炸了广岛和长崎后,当时的美国就没有原子弹了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史金古 Author 文史金古
加星标,才能不错过每日推送!方法见文末动图
如果格罗夫斯的计划被执行,日本将在当年8月到10月之间的3个月内被原子弹轰炸9次,且毫无还手之力。
最近院线热播的电影《奥本海默》让更多人对奥本海默本人以及二战期间原子弹的制造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可能是为了避免刺激作为美国二战后盟友的日本的观众,电影对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只是提及,而没有给出场景。(即使如此,这部电影在日本也没有定档,疑似被封杀。)
然而,这两次没在电影中直接出现的轰炸让奥本海默心中充满矛盾。一方面,原子弹恐怖的杀伤效果让他感觉自己“双手沾满了鲜血”,深受道德困扰;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原子弹的使用加速了日本投降(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是加速日本投降的唯一因素,但至少可以说这是主要因素之一),挽救了大量美国士兵(实际还有参战的其他国家的大量军民)的生命。
美国为何要用原子弹炸日本?
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之前,美军从1942年开始就已在瓜岛、硫磺岛、冲绳等多个岛屿或列岛与日军激战,双方伤亡极其惨重。
以冲绳战役为例。这场战役,美军投入军队54万,从1945年4月鏖战到6月,用了82天才获得胜利。1万多美军战死,另有约6万伤残;约10万日军战死。此外,部分日军鼓动、逼迫冲绳平民自杀;加上被日军直接屠杀的平民,约10万(不同的统计给出4-15万的范围)冲绳平民死亡。
瓜岛和硫磺岛,盟军或美军都死了约7千名士兵,受伤人数则分别是7千多与2万多。
冲绳战役失败后,日本继续负隅顽抗,意图以“一亿玉碎”的决心与美国打到底。据当时美军的估计,要想攻下日本本土,需要死大约百万美军,至于日本会死的只能更多。盘踞在中国和朝鲜的日军也将战斗到最后,要想把他们全部消灭,中美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冲绳战役结束的第二个月,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军迫不及待要使用原子弹打垮日本的抵抗意志。
1945年8月6日,经过改装的B29轰炸机在广岛上空投下了被命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这颗原子弹使用相对低效的“枪式”引爆。尽管大部分(约63千克)铀235未裂变,但参与裂变的小部分(约1千克)铀235释放出的能量依然惊人,当天就导致约七八万人死亡。
1945年8月9日,绰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长崎。“胖子”使用更有效的“内爆式”引爆,因此威力更大。不过,由于长崎多山且爆点位于一个山谷上方,山峰保护了一些地方的人和建筑,因此“胖子”造成的当天死亡数反而比“小男孩”造成的死亡数低,约为三四万。
两颗原子弹导致十几万人在爆炸当天死亡(相当一部分人被爆炸引发的火灾烧死),加上核辐射等原因导致的后期死亡,它们在短短几年内就导致二十几万人死亡。
落在广岛(左)与长崎(右)的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图源:George R. Caron(左),Charles Levy(右)
然而,在确认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当局还不死心,问当时负责日本原子弹制造计划(“仁计划”)的仁科芳雄,日本能不能在半年内造出原子弹?如果可以,日本就继续打下去。
他们可能以为美国炸完这个原子弹后,手上暂时就没有原子弹了。然后,仅仅过了3天,长崎就被炸了。
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诏宣布停战。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
他们并不是真的要和全日本的老百姓一起“玉碎”,而是以为可以通过不断用士兵和平民消耗美军的方式,让美国放弃攻占日本本土。当他们意识到美军此后可以凭借原子弹让其“一亿玉碎”策略破产,并能够让他们这些高层被严厉惩罚甚至丧命时,他们投降地很干脆。
日本正式投降的消息传到中国各地时已经是深夜。9月3日,全国各地的中国人民进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当时的美国没原子弹了吗?
后世流传一个说法:美国投完那两颗原子弹后,手上就没原子弹了;日本不知道这一点,以为美国还有能力继续投原子弹,吓得很快投降。言外之意是:日本如果当时继续抵抗,美军也无可奈何。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当时曼哈顿计划已经制造出足够多的浓缩核原料,用以制造原子弹弹芯;额外的两颗“胖子”原子弹已经被造好,另一颗“胖子”原子弹的弹芯也已经被造好,可随时装配。
换句话说,当时曼哈顿计划的工厂造原子弹的速度已经可以用下饺子来形容了。
格罗夫斯计划在8月19日再进行一次原子弹轰炸,然后在9月和10月各投3枚原子弹。
如果这个计划被执行,日本将在8月到10月之间的3个月内被原子弹轰炸9次,而且毫无还手之力,因为当时的日本缺乏制造原料和核能力,根本不可能在几年内制造出原子弹。
不过,8月10日,杜鲁门下达密令:没有他的授意,不得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他要再给日本几天时间思考一下。因此,格罗夫斯于8月13日叫停第三枚“胖子”原子弹弹芯的运输。
如果日本思考后还不投降,杜鲁门一定会继续下令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其他城市,恐怕连东京都会挨炸。
奥本海默的底气从何而来?
为确保原子弹在实战中的可靠性,奥本海默决定先测试内爆式原子弹,因此才有了著名的“三位一体”核试验,这次试验获得了巨大成功。
“三位一体”核试验中,爆炸的原子弹产生的巨大火球。| 图源:Jack W. Aeby
在刚筹备核试验时,奥本海默还担心测试失败导致珍贵的钚239被浪费,因此特意要求造了一个巨大而厚重的钢箱,把原子弹放在这个箱子里面炸。如果测试失败,人们还可以回收钚239。
后来,奥本海默放弃了这个方案,改用铁塔来放置原子弹,钢箱被移到爆点附近几百米处,用以评估爆炸威力。
奥本海默改变主意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是:当时浓缩铀235与钚239的产量大大提高,根本不用担心实验失败后浪费了钚239,也就根本用不着使用钢箱来搜集散落的钚239了。
也正因为有充足的铀235与钚239,且足以在短时间内制造并投放多个原子弹,美军才会无所顾忌,相隔三天就投了第二颗实战的原子弹。
谁是罪魁祸首?
我们要深切同情那些被原子弹炸死的平民,特别是大量未成年人。但导致他们死亡的罪魁祸首不是原子弹,而是穷兵黩武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
因日军侵略中国而惨死的几千万无辜的中国军民以及因为家属惨死于战争而失去亲人的中国人(特别是那些孤儿)比广岛、长崎的死者与幸存家属更凄惨,更让人同情。
1937年8月28日下午,日军轰炸上海南站一带。这是幸存的一名婴儿。这次轰炸,日本6架飞机投下20多枚炸弹,炸死200多中国平民,炸伤500多。这张令人心碎的照片在美国《生活》杂志发表后,当期就被1.36亿人阅读,震惊了当时的美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直接导致大量美国人反对日本侵略中国。摄影:王小亭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文史金古”。
相关阅读
1 电影之外的奥本海默:他不只是原子弹之父,世界还欠他一个诺奖
近期推荐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